经著名画家李洁民教授的推荐和联系,一个炎热的上午,笔者拜访了著名画家姚治华教授。早就听人说,姚教授待人诚恳热情,而且朴实,但真的没想到,这么大热的天,姚教授早早就在门口等我了。进屋坐定后,姚教授亲自给我沏上一杯“信阳毛峰”,我们的话题就从他最近的几幅作品开始了。
《黄河颂》唱进了新加坡
近期,姚治华和十八位书画大家合作的《黄河颂》被新加坡现代美术馆收藏。这是一幅饱含画家心血的巨幅画作。姚老说,张明敏的《中国心》里有句歌词是:“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这首歌感动了全体中国人。“我一直想要画能代表中国地理和精神的山水画,这首歌一下让我找到了灵感。”从去年春节后,他就开始动笔创作《黄河颂》,他说,画黄河时就感觉到“黄河在咆哮”的情景,心里充满了热烈的感情。
和姚教授交谈绘画艺术,给人的感觉就如同融入自然仙境一般。他谈起艺术来无拘无束,他谈的艺术特色与众不同,他追求的回归自然和传统的诗意有着东西方先进艺术的思想。而这与他的艺术经历有极大的关系。
学艺从设计花布开始
姚教授说,走上美术这条路是缘分。姚治华1932年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初中毕业后考取了一所纺织学校。他希望以后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帮母亲补贴家用。学纺织需要学会设计布的花样,这就是姚治华和美术的最初接触。
1949年,国家需要培养一批年轻的革命干部南下任职,年轻的姚治华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放弃了正在学的纺织,报考了中原大学的干部培训班,在那里得到了美术方面的初步训练。两年后,从学院毕业的姚治华来到湖北文联编辑部,做了一名美术编辑。姚教授认为,这为他今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美编的工作经历为姚治华打下了良好的美术基础。1956年,他顺利考取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那时,中央美术学院刚刚成立不久,有很多中国一流的艺术家在此任教。姚治华因此有幸亲聆了多位艺术大师的教诲。
牢记恩师的四句话
姚治华为人随和谦逊,做事低调。虽然他师从叶浅予、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等当代大师,****主席还曾两次接见过他。但他从不炫耀和张扬自己,总是勤奋在创作上。
姚治华回忆说:“刚进中央美术学院时,老师李可染对我说,作为一个艺术家,要有扎实的基本功。需具备四个‘要’:要有哲学家的头脑,有科学家的毅力,有诗人的感情,有杂技团的本领。”恩师的四句箴言,姚治华记了一辈子。
照姚治华的理解,学会以哲学的方法思考问题,只是确立了正确的艺术思维习惯,艺术是需要实践的,这一过程必须要百折不挠,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照李可染先生的话讲,就是要有科学家的毅力。
印象派与中国画相通
姚治华有版画的基础,也学习过油画,在他看来,西方现代派和印象派,特别是印象派和后期印象派的观点与中国绘画中的观点有很多相通之处。
谈起梵高,姚治华说:“他画的太阳是旋转的,麦浪呢,不是直的,是这样长上去的。好像在生长,富有生命感。这就是他的认识。梵高写了一篇日记,‘我看到一个老农,老农站在哪儿,头顶着太阳。老农劳动当中滴着汗水,汗水湿透了衣裳,一直往下流,一直流到脚下,脚下流到土里,汗水作为肥料又浇灌了土地,养育了庄稼’。这不就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感受吗?”
因此,当人们看姚治华的作品《芦荡飞鹤》时,就会发现,这幅画几乎全部由倒影组成,岸上是花、是鸟、是树、是人,寓意则完全交由观者去想象。这幅画构图大胆,思维独特。姚治华说:“我有时就画倒影,岸都不画,别人会想象,岸上有很多树,有很多鸟,但是倒影很美,我就画它的倒影,舍弃其他的。艺术是创造生活,怎么看着舒服,怎么看着有艺术感染力就行了。”
正所谓艺高人胆大,纯熟的基本功,给了姚治华充分的自信,让他能在这片翰墨疆土上任意驰骋。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