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姚治华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一曲高歌中华魂 巨作挥洒寰宇情

2010-12-28 10:35:17 来源:美术家作者:海剑 海军
A-A+

  一位作家说:“优秀的艺术家同样是思想家,也是优秀的爱国者。”在中国当代画坛有口皆碑的姚治华、秦岭云、孙天牧、孙菊生、黄均、阿老、韦江凡、何镜涵、黄正襄、张世简、陈大章、焦可群、马西光、雷正民、张凭、金鸿钧、姚少华、王世利18位美术名家前不久参与创作了的宏篇巨构,气势豪迈、大气磅礴,相得益彰的《峡江情》、《巨龙雄魂》、《黄山风云》、《黄河颂》四幅丈六匹巨制,表现出吞吐山川、拥抱时代的大手笔、大气魄。这四幅巨作近日由中国美术出版社赠送新加坡现代美术馆收藏。

  亲自组织并主笔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本刊顾问姚治华先生对记者说:“艺术是真诚的,只有从心底发出的感情才是感人的,同时也是民族的。四幅巨作主题立意源自歌手张明敏1984年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唱响中华大地的《我的中国心》,歌曲中对于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表达曾激起无数华夏子孙的感慨。此次创作也以此为中心,意图通过绘画艺术表现的手法,再塑四者的气概,把中国民族文化的“真”、“善、”、“美”鲜明地表现出来。此四幅力作既作为馈赠之礼品,亦表达和寄托艺术家们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恋和感慨。”

  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首先讲究取势与写气。所谓“气势”盛,就能够恰到好处地表现山的峻峭、云的流动、雾气的缥缈。《黄岳风云》一画通过山势、烟云、树木等的位置经营,并结合远近、虚实、开合、藏露、繁简等表现手法,可使画面无处不成妙境,无处不得气韵,它反映了画家们的师自然的眼界和水准。此画之“黄山气势”妙在以境界取胜,而境界又在构图上得到了恰当表现。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在构图上喜欢“远”,高远、深远、平远。姚先生等18位当代中国国画大家合力创作的这幅作品也集中地反映了画家对于画面之远与境界之深的关系的理解。山水本来是轮廓俱实的具象景物,“远”能突破山水有限的形体,在有限空间中创造出无限的视野和流动的气势,使人的目光伸向无限,从有限的时间性空间进到无限的时间空间,进到所谓“象外之象”、“景之景”。“远”是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望“远”才能思古今、思人生、思未来。《巨龙雄魂》一画长在气魄之上,表现长城最难,如何把长城的象征性精神与长城的形貌相结合,创作出既彰显长城雄魂的气势,又展现长城绵延的中华精神的佳作,为此,“长城气魄”为此画取势与写气的核心。长城题材久有画之,但能真正在突破前人,形成创新的基础上,准确传达出长城的气势,此画当为不可多得之佳作。人云没有创新就谈不上真正的艺术,但创新谈何容易。尤其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经久不息、技法齐备、名家辈出,其创新较之西画更难。对中国山水画如何创新,或在章法上出奇制胜,或在笔墨上大物博更趋成熟。山水大家陆俨少曾说:“凭聪明也可画一张画来,但要真正画好画,没有传统功力不行。但不管如何,笔墨是中国画创新的首要条件。”《巨龙雄魂》的长城气魄之表现,笔墨与设色均为画家匠心独运之结果。《黄河颂》一画气势以黄河的大度与开阔见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还,”黄河之大度当以一泻千里之势最能传递。《峡江情》的“势”与“气”体现在艺术家在画面中,除表达出长江烟波袅袅的缥缈之韵味外,并兼江南气韵与北方雄劲于一体,自有一种郁勃之气回荡其间,散发着行云流水般的空灵。

  画面气势非一日一时所能成就,更无简单的方法。首先在于勤奋耕耘,勤于思考、敏锐观察。石涛说:“搜尽奇峰打草稿”,就是指要创作优秀的作品画家就必须穿千山,走万水,身体力行,方能感受自然之雄美、壮阔、博大、浓烈,理解山水自然的意境和韵味,表现山水之气势;其次,天赋使然亦有神来之笔的效用。气势是山水画表达之关键,一幅作品,色彩再浓烈、笔墨再精到,若不得气势之取法,就好比“呆若木鸡”,只得表面之形象,非有画面内在之精神气概。绘画是有生命的,其一就是其气势所至的感召力,能打动人亦能让观者见出更深刻之精神。四幅巨制中国画,无论取势、布势、写势,都极为成功,所谓气势夺人,是既得山水自然之气概,又显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内在。

  取势与写气之后,再论意境。叶朗先生说,从审美活动(审美感兴)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山水创作,气势之后,意境为先,正所谓“法备气至为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峡江情》、《巨龙雄魂》、《黄岳风云》、《黄河颂》四幅巨制,或江波潺潺、江烟袅袅,有空灵、清澈之韵味;或有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万马奔腾、空足余音之境界;或有“只缘身在此山中,云深不之处”,《巨龙雄魂》一画通过勾画出千岩万壑、层峦叠嶂的景色,峰峦叠嶂,蜿蜒曲折的长城盘卧其上,夺目的红叶,瀑布与云雾,虽取自自然之象,却又表达和营造了高远的象外之境。

  画面意境的表达,一方面是通过超越有限的“象”(“取之象外”、“象外之象”)而形成;另一方面基于某个具体事物、场景的感受上升为对于整个人生的感受,而获得“意”的升华。这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就是“意境”的意蕴。四幅国画巨作,不仅是18位画家的尽心倾力之作,更是艺术家们德艺双馨的崇高写照。作品展现了画家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深深依恋和向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名山大川的寻访和不断的笔耕是画家能够创作如此磅礴气概与悠远意境兼得佳作的重要原因,而更重要的在于画家通过此画所展现的求实进取的艺术观和人生观,以及一个艺术家对中华山水那种朴素的、纯粹的爱。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画界最重要的且被最大范围讨论的问题当属关于笔墨问题的论争。笔墨本属老问题,清代石涛就在他的《画语录》里对此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但是20世纪末的这场辩论却因为吴冠中和张仃两位当代中国著名画家的对话而影响深远,不说结论和观点孰是孰非。但笔墨的重要性昭然纸上,笔墨是中国画之根本,古人云:“用笔之法得,斯用墨之法亦相继而得。必谓笔墨为二事,不知笔墨者也。今试使一能书者与不能书者同于一方砚上用墨,及其书就彩色通不相伴,此人人所易见而易知者,何必更疑于墨法乎?昔人八生之说,有生水生墨。其意盖谓用新汲之清水现研之顶烟,毋使胶滞取助气韵耳。非谓未能用笔反有能用墨者。然作书止用黑墨,作画则又不然。……墨有五色:黑、浓、湿、干、淡,五者缺一不可。五者备,则纸上光怪陆离,斑斓夺目,较之着色画尤奇恣。得此五墨之法,画之能事尽矣。但用笔不妙,五墨俱在,俱无气焰。”用笔包括提、按、顿、挫等很多方面。节奏感、韵律、气势全在笔墨的提、按、顿、挫,浓、淡、枯、湿、干等变化中。参与四幅巨作创作的18位艺术家都是书画俱佳当代大家,笔墨功力自然精到独特,可谓“笔动能静,气放而收;笔静能动,气收而放。此笔与气运,起伏自然,纤毫不苟。能会此意,即为法家;不知此理,便是匠习。”名家出手,皆有巧夺天工之妙,由简转繁,出奇制胜,笔到意随,超神尽变,纯为自然。轻重繁简,奇思络绎,浓淡干湿,疏密提按,圆灵多变,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笔墨亦和章法密切相关,中国画论早就有提出“远取其势,近取其质”,并“以得势为主”。南朝谢赫论画有六品,章法亦为重要一环。章法运用一方面展现了一个画家的视界和把握画面的能力;另一方面,能传达出画家的真性情。四幅精作于章法表达上,皆有独到之处,景物、笔墨、气势位置,皆有画家独特之考虑。而画面远景、中景、近景的协调统一,更是尺幅之中,传达出无限天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新加坡现代美术馆收藏的珍贵礼物,艺术家们以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为基点,以精到笔墨技艺为根基,以胸有丘壑的博大情怀为视界,融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气魄和时代的气概于一体,在四幅巨作中既表现中华山水气势磅礴的景象,又表达了画家赤子之心和对祖国山河无限眷恋,同时体现了艺术家以物喻人,以画动人地传递出中国国度有容乃大的宽广胸怀和无限的包容性。

  姚治华对记者说:“这四幅力作,是他继策划《和平颂》之后又一次融入时代精神、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创意。这些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们正因为爱我们的民族艺术,爱我们的国家,才用满腔的热情,流畅的笔墨创作出了主题鲜明突出,直抒胸臆、技巧娴熟的如此巨作。中国是具有5千年文化的历史传统大国,有着灿烂悠久的人类文明,中国画的历史长河正如我们的黄河、长江,它们从古老的源头开始,也将各个支流汇集在一起,从而汇成了我们的‘母亲河’。中国画正像我们的长城,我们的年代可以改变,可我们的国土山河依然如故,中国文化依然灿烂辉煌。不管是什么人种和民族,只要举目东方,中国永远是江山无限好!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姚治华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